景觀海盜船生產廠家 戶外裝飾帆船定製 古船定製
- 買家還在看 -
產品詳情
“景觀海盜船生產廠家 戶外裝飾帆船定製 古船定製”參數說明
是否有現貨: | 否 | 類型: | 其他 |
材質: | 木造船 | 載重: | 景觀木船 |
乘員數: | 景觀木船 | 型號: | Yg-f001 |
規格: | 10*3米 | 商標: | 無 |
包裝: | 無 | 專利分類: | 無 |
專利號: | 無 | 產量: | 50 |
“景觀海盜船生產廠家 戶外裝飾帆船定製 古船定製”詳細介紹
明朝
進入明清時期以後,中國古代戰船的發展有兩個顯著的特點,一是隋唐五代兩宋時期多用於錘擊敵船的拍竿已經消失,而改以戰船本身犁沉敵船,這說明船舶製造和駕駛技術的進步;二是從明初起,戰船上配備了火炮。
宋朝的海舟以福建船爲上,明朝的海舟則以舟山的烏艚船爲首,而浙直間多用沙船御倭,後來用沙船、福倉船和東莞船守舟山。大號福船勢雄力大,便於衝犁敵船,即所謂鬥船力不鬥人力。大福船柁樓三重,底尖上闊,首尾高昂,能容百人,福船的形制規格稱完備。廣船主骨架用鐵力木製成,堅固性勝過福船,但鐵力木難得,維修不便,後來遊擊將軍侯國弼加以改進,底用廣船式,上用福船面。明朝在江浙一帶作戰時往往使用兩頭尖的鷹船先行,它行駛敏捷,進退裕如;沙船隨進,戰無不勝。尤其是浙江的十櫓蒼山船,原是太平縣漁船,曾在抗倭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,號稱“蒼山鐵”。後來戰場南移又多用福船禦敵。嘉靖四十年(1561)的寧臺溫之捷, 戚繼光 、胡震等所部戰船近戰倭船,犁沉敵船10餘艘,燒殘敵船5艘。從這例中可見當時明軍的戰艦佔有較大的優勢,艦船結構強度和航行速度均敵艦。明朝還製造了兩頭有舵、進退神速的“兩頭船”,以及特種戰船聯環舟和子母舟。聯環舟船體長4丈(約合12.4米),分爲兩截,前截佔1/3,裝載火器,後截佔2/3,乘戰士。衝撞敵船時,舟首倒?鉤釘牢敵船,火器後與敵船同毀。撞擊時,聯結前後截的鐵環自解,後截得以在前回駛。子母舟長3丈5尺(約合11米), 丈是艦船,後1丈5尺只有兩舷側幫板,腹內空虛,藏一子舟,母船發火與敵船並焚,軍士可駕子舟回營。
清朝前期
清朝前期,中國水師一般以70~108尺(約合22.4~34.5米)長的趕繒船爲主力戰艦,次則以長50~70尺(約16~22.4米)的沙船和雙篷艍?船用於攻戰追擊,再次爲長20~50尺(約6.34~15.36米)的唬船和哨船用於追逐哨探。乾隆六十年(1795)福建水師因趕繒、趕艍等船笨重,按泉州同安梭商船式改造,嘉慶五年(1800)又仿照廣東米艇添造戰船,分大、中、小3等(各載米2500石、2000石、1500石)。嘉慶十一年又添造大橫洋梭船作爲戰艦。但清朝在1800年時水軍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了。
明末清初主力戰船趕繒船,是中國大型福船的一種,可作戰船、捕魚和運送木材之用。因船底爲防藤壺等海蟲腐蝕而經常塗上白灰或白漆,所以又稱“白底船”。其中大趕繒船船長36米多, 寬7米左右,24個船艙,可載重1500石。每船配水手、船工30餘人,水兵80人。中趕繒船 長23米,寬6米,深2米,配水手、船工20多人,水兵60人。大、中趕繒船均是雙桅、雙舵 、雙鐵錨。
查看更多產品> 向您推薦
內容聲明:您在中國製造網採購商品屬於商業貿易行爲。以上所展示的資訊由賣家自行提供,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佈賣家負責,請意識到網際網路交易中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。
價格說明:該商品的參考價格,並非原價,該價格可能隨着您購買數量不同或所選規格不同而發生變化;由於中國製造網不提供線上交易, 終成交價格,請諮詢賣家,以實際成交價格爲準。